兒童語言發展
醫師「廚廚」的由來
這裡有一個可愛的故事,也是「黃昭勳醫生廚廚」這個粉專名稱的由來。廚廚在診所工作時,有很多病患是講話含糊咬字不清這個階段的孩子。有一次我聽到「醫生廚廚(叔叔)我不要打針」,這個我們叫「子音錯位」:ㄕ變彳。聽起來很可愛,剛好料理是我個人興趣,我喜歡不定期分享食譜,於是就有了「醫生廚廚」的粉專誕生。
兒童語言發展包含哪些部分:語音、語意、語法、語用
語音就是咬文嚼字(一、兩歲剛開始學說話,咬字含混的娃娃音現象,台語叫做「臭奶呆」,大部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,少部分則需要早期療育矯正咬字)
語意也就是用語詞彙量的多寡(一樣是負面情緒,有生氣,難過,沮喪,傷心,失望;語意不足的小孩會都以「不舒服」帶過)
語法就是句型的結構,不是「媽媽我我ㄋㄟㄋㄟ」這類電報式的說法,而是有完整的主詞、動詞、名詞、介系詞的出現。
語用就是表達的合宜性,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,面對不同的對象該要有不同的禮貌程度,如果忽略的這點沒有發展,很容易被誤認為沒有禮貌,社會化受挫。
不管是上述哪一種語言發展遲緩,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警覺性,如果能早點發現,越容易矯正,對未來學習與社會化都影響深遠。
為什麼小孩會「臭奶呆」?
關鍵在四到六歲,還在用含混的咬字,需要有警覺性。
聽力是第一個要排除的問題,在台灣先天性聽力障礙的盛行率:4/1000
構音器官的障礙:兔唇、唇顎裂、舌繫帶過短
進食習慣:對固體食物太生疏,缺乏咀嚼與舌頭的訓練
遲緩兒
以上都建議及早就醫檢查甚至早期療育團隊的介入,千萬不要落入「大隻雞慢啼」的舊有思維。
構音需要哪些肌肉協調
要把話說好必須要有橫隔膜、胸腔呼吸肌群負責吸氣、呼氣
軟顎上抬:避免空氣往鼻腔跑變成鼻音
下顎與臉頰肌的配合才能配合發母音a e i o u
嘴唇:ㄅㄆㄇㄈ。大約兩歲就該發得準確
舌頭擺放的位置ㄉㄊㄋㄌㄍㄎㄏ
上下顎咬合: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。五到六歲就該發得準確
構音與口腔敏感度
口腔敏感度過高的孩子:不願意碰到口腔特定部位,例如牙齦,會影響ㄉㄊㄋ的咬字發音。
口腔敏感度不足的孩子,對口腔結構的感覺回饋不足,較不能正確定位自己的舌頭軟顎,更容易流口水影響吞嚥,講話像咬滷蛋「叔叔à廚廚、賭毒」。
為什麼會有口腔敏感度太低或太高的問題呢?關鍵在於「吃」
構音與咀嚼協調:好好吃「食物」的重要性
六個月大已經開始學習下巴的上下與旋轉動作,開始練習咀嚼
一歲大的孩子已經能咀嚼半固體
兩歲大已經能進食不同質地的肉類和青菜
三到六歲咀嚼協調會逐漸成熟
隨年紀漸長,要適度「升級」食物的質地、軟硬程度。不要害怕他們難以進食,心太軟刻意切得太碎太細,會阻礙其口肌發
何時需要早療
到了關鍵的四歲時還不能改善,不要排斥由專業的早期療育團隊介入輔導。
語言治療師的口語訓練課程
語言治療師參與在早期療育團隊之中,常見的口語訓練舉兩個例子:
吹氣練習(同時訓練橫隔膜、胸腔呼吸肌群、軟顎、臉頰肌與嘴唇的配合)
咀嚼練習(加強上下顎的靈活度與舌頭穩定性)
黃昭勳醫生廚廚
耳鼻喉頭頸專科
哈佛健診|富盈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