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頭文字D3
最近一個話題很聳動
「老人補充活性維他命D更容易失智?」
各種經得起國際醫學雜誌考證的文章都一定有其價值
只可惜媒體未經消化所下的標題,不知道害多少前線醫師的努力功虧一簣
先給答案:營養素或食物當中的維生素D3都是所謂的「非活性型」,必須經由身體才能轉換成「活性型」,前者的轉換率受制於身體肝、腎、皮膚與陽光曝曬量的多寡,只要服用劑量在建議範圍內,營養素或食物中的非活性型D帶給身體的利遠大於弊。意思就是,拜託你吃啦!不要被嚇到
一樣是維生素D,活性、非活性性質就差很多,其實他是一條生產鏈(如圖二):
膽固醇(上游原料)à陽光UVBà鈣化醇(非活性型,也可經由食物或營養素補充)à肝臟代謝à骨化二醇(非活性型)à腎臟代謝à骨化三醇(活性型)
最終產物「骨化三醇」,就是國衛院研究所說的,長期使用可能有增加失智風險的「活性型」D3,分類上是受到管控的「藥物」,正常情況下我們還真的很難直接補充它。而市面上的營養素或是食物中提供的「鈣化醇」,是「非活性型」D3,都市人其實很少曬到太陽,根本大大缺乏,補充都還嫌不夠。
#黃昭勳醫師 👨🍳✍️
#睡眠特色門診 專任醫師
#耳鼻喉頭頸專科
#哈佛健診中心|#富盈診所|#精準健康
#基因|#端粒|#腸道菌檢測|#功能醫學
FB粉專:黃昭勳醫師bistro|健康私廚
IG粉專:surgeonxchef
---
更多黃醫師健康知識小品:drtruetrue.pixnet.net
---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